蓝莓种植技术——五种常见病害

灰霉病
灰霉病是蓝莓生长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会造成产量的锐减。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环境潮湿,如花期湿度过大会加剧灰霉病发生程度。
症状
灰霉病主要危害蓝莓叶片、花朵、果实等,叶片染病后会出现深褐色“V”形病斑,后期会出现灰黑色霉层;花朵和果实染病后呈水浸状,伴有软腐,并出现灰黑色霉层。
防治技术
蓝莓灰霉病防治需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如庄河蓝莓、蓝莓丰收、蓝宝石等,以保证发芽成活率。
把控播种密度,行距控制在1.5-2.0m,株距控制在0.5-1.0m,每亩种植660株,确保植株有充足生长空间,避免枝条交叉影响通风透光。
根据蓝莓长势及时施加磷钾肥,每亩施入磷肥20-30kg、钾肥15-20kg可提高蓝莓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蓝莓花期也可针对性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预防。


僵果病
僵果病是蓝莓生长中常发的病害之一,也与气候有直接关系,比如辽宁地区僵果病在早春和冬季发病率较高。
症状
染病后,新发枝芽和嫩叶枯萎,变为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蓝莓植株死亡。花朵染病后变为灰白色;果实染病后会变为黄褐色,表皮软化,严重时会造成果实过早脱落。
预治技术
入冬前全面清理种植区域,清除落叶、落果及染病枝条,带出集中处理,有效降低田间病原基数。
早春和蓝莓开花前,可喷有机硫类杀菌剂类的进行防御。


腐烂病
腐烂病主要集中发生在收获后的贮藏阶段,由于蓝莓在生长季节自身携带病原体,贮藏时会导致大面积腐烂。
症状
发病蓝莓会出现灰色或灰黑色霉层,果实质地会变软。
防治技术
蓝莓腐烂病防治重点为采收前,重视和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用量,减少氮肥用量,每株施用有机肥50-100g、磷肥30-50g、钾肥20-30g、氮肥10-20g,可确保蓝莓生长所需,营养均衡,确保植株健壮。
采收前叶面喷施混合钙肥,将氨基酸钙、硝酸钙、EDTA钙按质量比1:3:2配制成水溶液喷施,水溶液中混合钙肥浓度为1.5g/L。
根据蓝莓生长情况5-6月采收,采收时间不可过晚以免影响品质,需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采收后进行遮阴处理,有条件时需送入冷库预冷。
低温贮藏,温度控制在1-3°C,可以延长贮藏期限,同时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茎溃疡病
茎溃疡病是真菌引起。
症状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成束状。茎干溃疡病浸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成扁平状。
防治技术
在休眠期,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
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
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块,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
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枝干枯萎病
在高温高湿季节,此病容易发生。初期不易察觉,但发展迅速。
症状
主要表现为新生枝条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变黑,最后枝条萎焉枯死,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技术
在多发季节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施植株基部,剪除发病枝条进行集中烧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对任何因使用这些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