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庄稼离不开肥料,只有合理的施肥庄稼才能高产。在农村,在种植庄稼的时候除了使用农家肥外,都要额外再买化肥,我家每年都要买上千元的化肥。
磷肥是指以磷为主要成分的肥料,磷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施用磷肥,可以有效增加作物的产量。相对氮肥钾肥而言,目前磷肥的利用率是较低的,这也磷肥的化学性质有关,也与土壤条件有密切关系。
1.水溶性磷肥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2.枸溶性磷肥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微溶于水而溶于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
3.难溶性磷肥
其主要成分一般是磷酸三钙。微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如骨粉和磷矿粉。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1.磷肥能够让细胞进行分裂,可以促进根系更好的成长。
2.磷肥还能让作物得到更好的呼吸,从而吸收到更多的养分。
3.磷肥还可以避免出现过度缺水的情况,更好的度过短暂的干旱情况。
4.磷肥也可以让作物的蛋白质等各种营养更好的运转起来,使得作物可以更好的成熟。
如果营养比较充分,那么小麦在一周左右就能成熟了。还能让瓜类等更早的花开,还能让结果率更高。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1、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2、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这个原因实际上是头一个原因的结果。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磷肥如何高效施用】
1、因土施用
在磷肥品种的选用上,也要考虑土壤条件。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酸性的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碱性的钙镁磷肥。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氮磷钾配合施用,能相互促进,保持营养平衡,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20%—30%。
3、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促使难溶性磷释放,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提高磷肥肥效。
4、适期施用
作物需磷的关键期是苗期,此期施用能发挥更大效率,所以磷肥应尽量作基肥、种肥、秧田和苗床施肥、蘸秧根及早期追肥。
5、筛细施用
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6、分层施用
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所以在底层和浅表层都要施用磷肥。一般每亩施磷肥20—40kg,浅层施三分之一,深层施三分之二。
7、根外喷施
用过磷酸钙浸出液进行叶面喷施,具有用肥少、肥效快、利用率高的特点。禾谷类作物可用1%—3%的浓度,蔬菜可用1%的浓度,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喷施。
8、配施微肥
在合理施磷的同时,在小麦上,每亩再配施锌肥1kg,硼肥0.5kg,增产效果更好。
9、适量施用
磷肥当季利用率虽低,但其后效很长,一般基施一次可管2至3茬。因此,当磷肥一次施用较多时,不必再每茬作物都施磷肥,一般1—2年基施一次即可。
10、不要与碱性肥料混施
草木灰、石灰均为强碱性物质,若混合施用,会使磷肥的有效性显着降低。一般应错开7—10天施用。
农作物生长最主要的大量元素肥量是氮、磷、钾,其次是钙、铁、锌、镁、硼等微量元素肥料。氮肥我们都比较熟悉,最常见的氮肥就是尿素;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还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草木灰含有的钾也较多。今天我来说说另一种大量元素肥量“磷肥”。
【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磷肥的有效成分是五氧化二磷,磷肥的加工原料是磷矿,磷矿在高温条件下或者在酸化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得到磷肥。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铵、磷矿粉(矿物质粉层)、钙镁磷肥等,生活中含磷较多的物质有骨头粉(鱼骨、羊骨、牛骨、猪骨)、鸟粪。
1、促进农作物花芽的分化,有利于开花结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增加瓜果的含糖量,使瓜果口感更加好。
3、提高瓜子、花生、菜籽、茶树果等含油作物的含油量,合理施磷肥含油作物的出油率会明显的提高。
4、提高农作物籽粒的饱满度,像常见的玉米、稻子、小麦、向日葵等农作物籽粒的饱满度会提高,有助于丰产。
【磷肥的施用技术】
1、磷肥可以采用直接土壤施肥或者叶面施肥,以土壤施磷肥为主,叶面施磷肥不能代替土壤施磷肥。同时叶面施磷肥一定要控制好浓度,如过磷酸钙采用叶面喷施时浓度不能超过1%。叶面喷施最好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者傍晚,谷类、豆类、瓜果类对磷肥的需求量都比较大。
2、土壤的条件和磷肥的肥效关系密切,在有机质含量低的贫瘠土壤上,磷肥使用后效果最明显,肥效最好。
3、施肥要多种肥料配合使用,不能说缺磷就只施磷肥,氮肥、磷肥、钾肥要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配合使用,增产效果最好。比如辣椒种植过程中,前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氮肥,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大量的氮肥和钾肥,以及少量的磷肥。
4、磷肥和有机肥混施。混合使用可以使难溶性的磷分解,有利于提高磷利用率。
5、注意磷肥的酸碱性。常见的水溶性磷肥呈酸性,不要和强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如生石灰,最好错开一周再使用。弱碱性物质草木灰对磷肥的影响不大。
6、磷肥性质不稳定,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最好集中施在植物根系密集的土壤中,这样磷肥利用率最高。农作物缺磷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农作物缺磷时会导致植株发育迟缓、植株柔弱矮小、落叶、落花、叶片皱缩卷曲、叶片变小。缺磷的植株在下部老叶、茎基部发病症状最明显。
要注意,幼苗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幼苗期缺磷对作物的影响最大,磷肥可以促进幼苗根系的发育,所以磷肥要尽量作为基肥使用。一般在整地的时候每亩施磷肥20~50公斤。
总之,磷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肥料,合理的施磷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品质的作用。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有的农民朋友便误认为磷肥施用越多越好,其实过量施用磷肥不仅无益,而且害处很多。
一、施用磷肥过量,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
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的干物质大于积累的干物质,造成繁殖器官提前发育,引起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小,产量低。
二、诱发土壤缺锌
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使土壤里的锌与过量的磷作用,产生磷酸锌沉淀,作物无法吸收,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
三、过量施磷会使作物得磷失硅
据研究,过量施用磷肥后,还会造成土壤中的硅被固定,不能吸收,引起作物缺硅,特别是对喜硅的禾本科作物的影响更大。如喜硅作物水稻,若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较多的硅元素就会发生茎秆纤细,倒伏及抗病能力差等缺硅症状。
四、过量施磷会使作物得磷缺钼
适量施用磷肥,会促成作物对钼的吸收,但过量施用磷肥,却会使磷和钼失去营养平衡,影响作物对钼的吸收,表现出“缺钼症”。
五、造成土壤中有害元素积累
磷肥主要来源于磷矿石,磷矿石中含有许多杂质。其中包括镉、铅、氟等有害元素。而且施用磷肥会引起土壤中镉的增加,其年增长量分别为0.15%和0.08%,且这种镉有效性高,易为作物吸收,给人畜造成危害。
六、过量施磷肥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过磷酸钙含有大量的游离酸,连续大量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钙镁磷肥含有25%-30%的石灰。大量施用会使土壤碱性加重和理化性质恶化。
那么磷肥施用量以多少为宜呢?一般来讲,即使缺磷土壤上,每亩施用量也不能超过40公斤,以30-35公斤为宜。
磷肥过量,会造成作物减产。
这是因为磷元素会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于旺盛会导致农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变小,从而使产量降低;二是过量施入磷肥,会使土壤中的锌与多余的磷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锌,而这种物质作物则无法吸收,作物就会出现明显的缺锌症状,生长不良。再者,过量施入钙镁磷肥,会使土壤出现碱化,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而且,磷肥用多了,还会影响作物对硅、钼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作物的抗病、抗倒能力差。
市场上常见的磷肥产品主要有磷酸二铵(含有氮、磷两种元素,含量多为57%、64%),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二铵,还有过磷酸钙等。二铵中磷元素的含量很高,用在缺磷的土壤或喜磷的作物上,效果非常显著,增产明显,因此倍受农民朋友喜爱。到底每亩地磷肥用量多少才合适呢?大家可以大致把握住,磷肥的每亩用量不要超过这个数:40公斤,每亩用量以30-35公斤为宜。
当然,二铵作基肥用效果比较好,除了用二铵作基肥外,要想使作物长得好、产量高,还在要生长过程中适时、适量追肥,追肥以尿素、水溶肥为好。有条件的,可以多用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而且对保持土壤活性有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对任何因使用这些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